宠物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
我逐渐意识到——宠物,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。我们口中的“选品种”其实就是在选择一个经过一代代筛选、改良、驯化后的动物个体。而这些“改良”本身就意味着牺牲:对母犬反复的繁殖利用,对部分基因的极端淘汰,比如让狗变得攻击性更低、对疼痛更不敏感、更适合和人类共处……结果是,它们成了符合人类期待的“家庭成员”但代价是牺牲了作为动物的完整性和本能。狗本身是狼,是被驯化的狼。成年的狗,其实一直都还是一只“狼宝宝”。狗其实是一种永远没有发育完整的狼。即使它成年了,它也没有真正长成狼所拥有的,比如捕猎能力、攻击性和高度的野性。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工业化宠物生产链条的一部分,是高度商品化的逻辑。
我知道很多养宠人(包括以前的我)听到这里会本能地反驳:“我最爱我的狗”“它是我家人”“它不是商品,它有灵魂有感情”。我当然相信这是真的,我自己也一样。但也正是因为我曾经爱得那么深,我才知道这个爱并不能掩盖宠物被商品化的事实。
我家的狗去世的时候,如果有人在我耳边说这些,我可能会立刻炸毛,觉得这是对我和她之间感情的否定。但几年过去了,我开始能够承认:是的,我的狗是在一个商品化系统中被生产出来的。但我也在尽我所能地爱她、照顾她、给她更丰富、更自由的“狗生”。这两件事并不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