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主题阅读|躺平休息指北
《Rest is Resistance》非常推荐,已经单独发了一篇笔记了。
《Do Nothing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讲为什么要休息,讲比如工业革命新教社交媒体等等是怎样重塑了工作和休息的概念。
《How to Do Nothing》 无用之用:一棵在伐木工眼中无用的树反而能幸存下来,在有用就会被剥削的资本主义当中,没用反而是一种幸运。所以每日一问:How can I be useless to capitalism today? 作者觉得不能完全入世也不能完全出世,也就是说不能完全沉浸在社交媒体给你营造的环境当中,这样太嘈杂了,完全听不见自己的声音,但是她也同时反对逃避,卸载社交媒体,不认为能自己从头建立一个世外桃源。作者坚持的是既不服从现有世界的规则,又不完全逃避,重新建立一个第三世界。 一个实际的takeaway是我需要发掘一个除了家之外用来发呆的地方,比如图书馆花园咖啡厅,最好不用消费就能待上一段时间。 作者写的很有道理,但是太意识流了,又很爱引经据典了。本来这个道理挺浅显的,但是她把怎么到达这个结论的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,太啰嗦了,看得很累。
《Restorative Yoga》 "Yoga teaches us to learn through experiential rather than through theoretical or empiral evidence" 所以她觉得瑜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,瑜伽注重身体上的感觉,而不局限在头脑上的思考。我月初写的说认知先到达,实践再跟上就进了这个误区。其实我知道我不需要往外求什么,我需要知道知道的答案都在我心里,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到那里去。其实就是先停下来,不让头脑占上风,去听身体的感受,但是这有点太未知太失控的感觉了,我还是想通过先读书先走头脑这一条路,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想去试试restorative yoga了。
三点感悟 1️⃣ 休息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,不需要通过辛苦劳作证明自己需要休息。 2️⃣ 休息不是为了更高的生产力,休息之后工作效率确实会变得更高更有创意,但不是休息的目的,休息就是为了休息本身。 3️⃣ 休息是一种抗争的方式。拒绝参与到现有的制度中,不管是父权制还是资本主义或者是attention economy。这种拒绝参与看似是对外界环境的反应,实际是有预谋有计划的反抗,是有一股子决心在的。别人设计出来的游戏规则,你没法赢,没法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去赢,如果你成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,结果只能是被更狠地利用和剥削,所以唯一的出口就是拒绝参与游戏。
两个需要警惕的趋势 1️⃣ 说到从现有的体系当中撤回,其中一部分人,上一秒还在现有制度不合理我们不参与,下一秒女的变成那种肚子里怀一个,怀里抱一个,身上背一个,脚底下一大堆孩子的tradwife,蝻的变成无脑末日阴谋论的红脖子。上一秒仿佛还是个正常人,下一秒怎么变异了? 2️⃣ 很多书和她们的作者有宗教背景,动不动就宣传她们信的男神怎样怎样了,反正我是不相信一个不能创造生命的男神的。
生活上已经在践行: 🛌 睡眠:才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是sleep-deprived的,所以现在允许自己睡到饱。如果起床的时间比自己设定的时间晚了,不去苛责自己。 😴 午睡:在幼儿园和初中的时候强制午睡过,之后再没有规律性地午睡了。现在如果下午没事儿的话,可以安心睡个午觉,但是有时候直接睡到四五点,起来天都黑了,直接吃晚饭。 🛀 泡澡:现在的卫生间终于有浴缸了,虽然很小,但也能用。尽量保证一周能泡上一次。 😮💨 呼吸:意识到自己在发邮件和短信的时候其实在屏住呼吸。如果注意到了,会有意识地深呼吸。或者在焦虑的时候会主动深呼吸,真的有用诶!之前我一直试图让我的大脑告诉身体你不要焦虑,但她俩的交流是双向的,身体也能告诉大脑,而且往往更有效。 🧘 瑜伽:找到了一个很trauma-informed的瑜伽馆,第一次感受到瑜伽的好处。 期待
有一天可以获益:
不为了到达特定目的地的走路/开车
坐在母园椅子上发呆
Niken: the Dutch word for doing nothing
探索周围咖啡店然后people-watch